欢迎光临金坛区西岗小学!

教学教研

当前位置┃网站首页 > 教学教研> 文章

西岗小学语文组活动侧记:关注语言 学习表达

发布时间:2021/4/19 9:35:49 作者:王丽晨 浏览量:3470次

日前,西岗小学语文组以“探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”为主题,开展了四年级同上一课的研讨课活动。四(1)班刘玉彬老师和四(2)班张雪媛老师共同执教了老舍先生的《母鸡》的一二课时。

《母鸡》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。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,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“讨厌”到“不再讨厌”的态度变化,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,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。

纵观全文,各种各样的叫声是母鸡丰富情感的细腻表达,也是作者贯穿全文的暗线。于是,在第一课时教学中,张老师以“叫声”为线索,引导学生读通课文,并在语境中进行识字、辩词、朗读等实践活动。

课堂伊始,张老师播放各种叫声,让学生猜动物。小游戏导入,有趣简洁,既让学生放松心情,又巧妙铺垫,自然揭题。接着,张老师引导学生关注“叫声”,整体感知,读顺课文。该环节的教学继续循着“叫声”这一线索,在探索母鸡“嘎嘎、咕咕、啼叫”的不同叫法中,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、解词、读文。通过抓关键词“细声细气、颤颤巍巍、如怨如诉”等体会母鸡“嘎嘎”声的变化以及“我”对母鸡讨厌的情绪,并指导学生朗读,感受作者用词的丰富;通过猜测“咕咕”传递的信息和理解“顶凄惨、顶尖锐”的啼叫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。梳理完课文,张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总起句和关键句概括主要内容。教学层层推进,训练扎实灵动,学生学习兴趣盎然。

阅读教学要教内容,更要教策略,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。“作者描写了母鸡的三次叫声,对它的态度有讨厌变成了喜欢,那转折点在课文哪一部分呢?”引导学生了解过渡段及其作用,同时借助过渡段重点识记生字“孵”,并展示其演变历史,渗透字理。紧接着书写生字,让民族文化教育浸润其中。

1.jpg

在第二课时教学中,刘老师依托课后二、三两题设计教学,引导学生关注语言,学习表达:抓住关键词句说清楚母鸡具体表现,领略作者用词严谨的表达特色以及比较《母鸡》在表达上的异同,感悟作家语言风格。

简单地回顾上节课内容后,刘老师紧扣第4自然段这一过渡段,通过比较“雏鸡”与“鸡雏”的不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词严谨这一特色。然后过渡,师生共同学习第5自然段,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及母鸡保护鸡雏具体表现结合生活经验,使学生逐步认识“鸡母亲”这一形象

接着,刘老师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借助学习第5自然段的方法,从第6~8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合作学习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”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。以小组为单位,运用课堂生成的学习方法,在前后对比中合作探索原,在直观图片中促进朗读体验,帮助学生把握母鸡“负责、勇机、慈爱、辛苦”的具体表现中感悟作者用心遣词造句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。然后播放相关视频与图片,边欣赏母鸡呵护鸡雏的画面,一边和着音乐读句子,感受这份沉甸甸的母爱。

关注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表达特色,可以带领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。刘老师出示老舍作品《猫》,引导学生比较与《母鸡》的表达不同,鉴赏语言。在教学时,刘老师鼓励学生用表格、集合图等图像化方式自主探究,把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简要记录下来,求同、辨异,既可以清差异,提高语言鉴赏力,又可以开阔思路,有利于今后阅读和写作

2.jpg

两位老师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设计课堂,思路清晰,讲解细腻,注重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,过渡自然。在教学过程中,老师们都注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,关注学生的生活、学习经验,引导他们积极思考、解决问题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,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。

 

 

 

 


地址: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西岗集镇学基路42号 电话:0519-82631191

版权所有 金坛区西岗小学

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