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岗小学教学管理规程
发布时间:2021/9/16 15:41:39 作者:王丽晨 浏览量:3162次
西岗小学教学管理规程
(一)教师备课基本要求
备课是教学的起点,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,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。严禁发生不备课上课的情况。
一、备课形式
1.近五年内(含五年)参加工作的新教师,全部采用手写备课的形式,必须备详案,书写要工整、规范。
2.其他老师的备课,可以采用集体备课、电子备课等形式,不允许不备课上课。
二、集体备课
各备课组学期初就要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备人,填写安排表,统一上交教导处。各备课组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,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。主备人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,利用学校集体备课模板,设计教案,统一打印和复印,分发给组内相应的教师。
教师上课前,要认真研读集体备课教案,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,用红笔做相应的修改。课后要及时用红笔做好教学反思。每节集体备课教案中,都应有各不少于一百字的二次备课,每个单元要有课后反思。
集体备课主备人,要注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,包括教案、课件、拓展材料等,备课结束后及时打包,传送给各学科分管人员(语文:马旺平、数学:吴荣前、英语:刘芸)。分管人员集中资料,分年级建立资源库。
三、备课流程
1.制定学期教学计划
在期初备课组通读教材的基础上,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,特别要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进度。
2.开展单元整体分析
各单元的备课,应该在通读单元内容、制定单元计划的基础上,再进行课时教学设计。
3.完善课时教学设计
(1)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课。教学设计一般应包括课题、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、课前准备、教学过程、作业设计、板书设计等内容。
(2)教学目标要在分析教材的同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、生活经验、发展需要基础上制定。
(3)课前分析与准备,主要是填写课时教学的重点、难点等。
(4)教学前准备好必要的教具、学具(包括媒体运用、实验器材、演示物品等),还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。
(二)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
1.任课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。教师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才能进入课堂。
2.上课前3分钟教师应进入教室候课,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,并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,指导学生将课桌排放整齐,桌面物品把放整齐。
3.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认真贯彻课堂规范,引导学生认真听讲,积极思考,集中精力学习,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,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。
4.课堂教学中,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站姿、坐姿和看书、写字姿势以及听讲状态,根据情况及时纠正。要求学生站直坐正,学生看书写字时,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,保护其视力。
5.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礼貌语言、职业语言,讲究语言艺术,严禁语言粗俗,动作粗鲁。教育学生要严格,但不得打骂学生,不得以任何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,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入课堂。
6.教师上课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展开,不得随意让学生自由活动。
7.下课铃一响,教师应立即结束授课,不得随意拖课。如有校内或外地人员听课,教师应示意学生请听客人老师先离开教室,必要时跟客人老师说再见。
8.教师必须做到上课不迟到,不提前下课,不中途随便离开教室。如该节课安排有眼保健操,任课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做操。
9.到专用教室或室外上课的老师应在课前将学生整队带到上课地点,不得将个别学生滞留在教室内。上完课,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整好队,排队有序回教室,不得追逐打闹。
10.教师课堂上应落落大方,教态自然亲切。无特殊情况,不得坐着讲课。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;不得在课堂上抽烟、随地吐痰、乱丢粉笔头、纸屑等。
11.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。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过长,学生学习时间应尽量保证,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相应的“3+5”模式活动内容。
12.严格按课表上课。教师不经批准不得私自调课,改课。
13.因公务外出,两天以内自行调课。三天及以上自行调换三分之二左右的课务,其余由教导处负责安排。因私事请假,原则上所有课务自行调换(病假酌情而定)。
(三)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
一、作业布置要求
1.每次布置的作业,要认真设计,作业布置应在《教师教学工作手册》中呈现。布置作业要避免随意性,作业量要适中,多布置分层作业和实践作业,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。
2.教师每天尽早布置作业,将作业要求用尽量简短的词句写在教室黑板上。每门学科作业要求不超过三条,尽量控制作业要求的字数,便于学生抄写。
3.教师布置作业前,要先浏览一遍,了解作业的重点、难点。必要时,要提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。
4.学生使用统一的作业记载本抄写、记录每天的家庭作业要求。完成作业后,要如实记录所用的时间,供教师参考、调整作业量。
二、作业的批改要求
1.批改及时,准确无误
学生作业应由教师批改,不得让学生或学生家长代批。高年级作文,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,有1-2篇让学生进行互批。作业批改要及时、细致,不出现漏批、误批的现象。
2.尽量采用面批形式
鼓励教师在教室后排批改作业,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到学生座位上进行面批。
3.格式规范,符号统一
不出现整页、半页打“√”或“×”的现象,钩、叉、圈都应打得整齐美观。正确的打“√”,错误的打“×”。对于错的作业题,有时可以不打“×”,只在题旁打上“?”,或在错误之处用“~~~~~”标出,以引起学生思考。
评分要实事求是,实行等级制,使用“优”、“良”、“中”、“差”,英语或用“A”、“B”、“C”、“D”。教师也可以有一些个性化的评价等第。优秀作业还可以印上“小红花”或“小红旗”或“五角星”等图案,以资鼓励。
教师批改作业的书写要规范,字迹要工整,做到不涂改,不写错别字,做好学生的表率。
4.做好记录
教师在批改过程中,针对学生普遍和典型的错题,要在练习教本中用红笔及时做好记录,方便讲评。
5.及时订正和讲评
学生作业出现错题,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订正,订正好后把“×”圈掉。针对学生较为普遍和典型的错题,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集体讲评和个别辅导。
三、作业的书写要求
1.作业簿本统一、整洁
学生所有作业簿本封面统一书写班级和姓名。簿本边角要平整,不能出现卷折。
2.书写工整
执笔姿势要正确。字要写得端正、清楚,力求美观。不乱涂乱画,保持簿本整洁。
3.用笔统一
全班用笔颜色要统一。一、二年级用HB铅笔;三年级逐步开始使用钢笔。四至六年级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水笔。英语学科三、四年级用铅笔,五六年级用钢笔或水笔。
4.记分格要规范
记分格要求一课一打,用尺打在当次作业结束后的右下角。作业本的记分格打在当次作业结束后的右下角。英语《练习与测试》、《补充习题》的记分格打在本次作业最后一页的右下角。
格式如下:
四、作业的种类要求
(一)语文
抄写本、习字册、补充习题、作文(写话)(一至六年级)、日记(三至六年级)
习作方面要求一年级能尝试着写句子,二年级开始写话,每学期不少于12篇,三至六年级大作文每单元1篇,日记中年级每周1篇,高年级每周2篇。
(二)数学
练习册、补充习题、数学书(一、二年级)、课堂作业本(三至六年级)。
(三)英语
《课课练》、《补充习题》、《小学英语抄写本》(三年级)等。
(四)综合类学科
科学实验册、品德填图册、美术作业本等。
(四)教师课外辅导要求
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,是因材施教、培优辅差的有效措施。
1.课外辅导要有计划,有针对性,有实效。辅导要重在指导,要有爱心、有耐心,不能以惩罚性作业代替辅导。
2.课外辅导重点在“两头”:帮助学困生过关,鼓励优等生冒尖。
3.社团辅导老师要做到三定:定内容、定时间、定人员,备好每节指导课,将训练落到实处。
4.班级社团不能安排看动画、读书、做作业这些简单机械的活动。可以结合我校的校本教材,安排阅读指导、写作指导、手工、棋类、课本剧表演等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的活动。
5.教师辅导时,不能随意占用学生上其它课的时间,可以利用课间、午间、以及放学后的时间。
6.放学后不能留学生整班辅导。如部分学生确实有需要辅导,要及时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,让家长准时接学生,保证安全。辅导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。
7.充分利用图书馆、阅览室,指导学生课外阅读,培养学生科学运用参考资料、工具书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