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赞 祖国颂——记西岗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项技能竞赛活动
发布时间:2019/10/9 13:52:11 作者:何露娟 浏览量:5556次
金风飒飒,红旗猎猎。在伟大的新中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,西岗小学的语文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场现场备课、限时试教的专项竞技,用欢腾的青春向祖国献礼。
一、竞技流程
本次竞技分两个阶段、两个学段完成:第一阶段为两小时的独立备课,除带一本字典和笔外,其余的均不入场,独立、封闭完成设计;第二阶段为15分钟的限时试教,含现场板书。按年级组现场公布试教内容,两小时后,评委组现场观察,集中讨论,并推选出每组的优秀试教课。
二、竞技内容
为加强我校小语教师队伍建设,尽快适应对统编教材的使用,更快地促进年青教师的专业成长,提升她们的教育教学能力;也本着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对竞技内容做了如下选择。1——3年级组选用的是新苏版的《云房子》一课,要求呈现完整的一课时教学;4——6年级组选用的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《月迹》一课,因为是自读课文,要求用一课时完成。两篇文章语言清新、活泼,均符合相应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。但是,完成两篇文章的学习,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大胆想象的能力。尤其是第二篇,是名家散文。能引导学生读懂、感受名家的语言风格也是一道坎。
三、现场观察
纵观五节试教课,不乏可圈可点之处。无论是执行的哪一课时,都有清晰的课堂板块:导入、初读感知、重点研读、小结课堂、读写(说)结合,而且过渡自然,生字教学相机渗透,课堂板书内容凝练、书写工整。
如丁玲老师的开篇导语就把学生引入了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,由吟诵写“月”的诗导入一篇与月有关的美文。开篇情境的设置,氛围的渲染,激起了学生随课文语言文字寻月的兴趣。刘峥老师在研读《月迹》这课教材时,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特色,检查初读时安排了一组儿化音的词语,并教给方法读好。这两位老师能用好“课前导引”,用问题“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呢”来统观全文、梳理文脉,还能引导学生触摸人物心情的变化。
赵霞老师展示的是《云房子》的第二课时。赵老师能利用课堂的各个环节,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充分地读,大胆地想,自由地说。如学习3、4小节时,赵老师让孩子边读边想,小鸟们的心情怎样。学生找到了“开心极了”,赵老师顺势让学生理解该词,并举例来加强感受;有了感受,再来读好这句话。至此,赵老师还是停留在这里,让孩子感受“极了”的意思,再引导说话,特别开心可以说成“开心极了”,特别难过可以说成“难过极了”,特别冷可以说成“冷极了”……拓宽了思维,积累了词汇,加强了运用。这一点的停留可谓做足了功夫,让学生有所得。“这群可爱的小鸟在云房子里干什么?”学生读好了书,就能回答。赵老师又追问,它们还会干什么?补充一些图片,帮助学生打开思维,那么学生有话可说,又再一次深化了“开心极了”。这样的课堂,学生学得快乐,也有收获。
但是,在试教过程中,也暴露了一些解读教材与设计的问题。如初读环节,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,或者忽略了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的体现。而且,这是学生不在场的教学。有的试教环节是否真的有效?执行起来是否能顺理成章?那么,预设就显得很有必要,体现了教师对学情、对课堂的灵活调控。有问题并不可怕,这才是号脉诊治的方向。
这次活动,对于我校的年青教师,只是专业成长中的一次小练兵。后生可畏!凭着厚积薄发的底气,蓬勃向上的朝气,源源不断的睿气,她们一定会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走出自己的个性。
为她们点赞!
为她们加油!